中央汇金一季度大手笔增持,ETF内卷之下如何破局?

随着一季报陆续披露,“国家队”更多持仓动作跃然纸上。ETF基金成为这一阶段的最大受益者。

根据最新披露的基金一季报,《商学院》记者发现,多家机构再次大手笔买入包括华夏上证50ETF、华夏沪深300ETF、嘉实沪深300ETF等在内的多只宽基ETF。

对比此前年报数据,中央汇金增持行为可窥见一二。结合相关数据估算,今年一季度,中央汇金申购或买入规模前五大ETF——华泰柏瑞沪深300ETF、易方达沪深300ETF、华夏上证50ETF、嘉实沪深300ETF、华夏沪深300ETF累计金额超3000亿元;截至一季度末,中央汇金持有五只ETF的总规模突破4100亿元。

随着中央汇金的持有份额持续提升,ETF作为护盘工具的角色定位也愈加清晰。

在中央汇金大举增持,且新“国九条”明确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的背景下,ETF未来发展前景可观。但也要看到的是,中央汇金入局,ETF规模的马太效应将被放大,随之而来的是头部机构围绕更多宽基ETF的竞逐将进一步升级。

然而,也有不少ETF成立不久即拉响清盘预警。

那么,后来者又该如何“弯道超车”呢?接受《商学院》记者采访的多位业界人士表示,未来的ETF发展应进一步捕捉市场资金的配置需求。

中央汇金一季度大笔增持,“国家队”不断增持ETF

中央汇金增持有带动作用,表明其充分认可A股市场配置价值,持续加大增持力度,有助于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。

4月22日,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非货ETF——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披露了2024年一季报。

对比2024年一季报披露的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超过20%的情况,以及2023年年报披露的前十名持有人情况可以发现,今年一季度初,“机构1”持有该ETF62.47亿份,这一数量与2023年末中央汇金持有该ETF的基金份额完全一致。据此推断,“机构1”即为中央汇金。从申购份额情况来看,今年一季度,中央汇金共计申购或买入该ETF263.56亿份。

以此类推,按照中央汇金2023年末持有ETF的情况对照2024年相关ETF一季报来看,今年一季度,中央汇金还分别增持了易方达沪深300ETF457.06亿份、华夏上证50ETF158.67亿份、嘉实沪深300ETF156.04亿份、华夏沪深300ETF169.93亿份。

此外,在南方中证500ETF的持有人中,“机构1”今年一季度初持有的份额数量与2023年末中央汇金持有的数量完全一致,可推断出“机构1”即为中央汇金。一季度,中央汇金增持了该ETF24.65亿份;“机构2”在期初持有0份额的基础上,一季度也申购了29.57亿份该ETF。中央汇金一季度末持有华安上证180ETF、国泰上证180金融ETF的基金份额数量保持不变。

结合Wind数据,根据上述ETF今年一季度的交易均价估算,中央汇金申购或买入规模前五大ETF——华泰柏瑞沪深300ETF、易方达沪深300ETF、华夏沪深300ETF、嘉实沪深300ETF、华夏上证50ETF分别耗资888.62亿元、750.31亿元、581.63亿元、543.26亿元、374.81亿元,累计金额超3100亿元。

根据单位净值计算,截至一季度末,中央汇金分别持有1150.44亿元规模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、894.35亿元规模的易方达沪深300ETF、718.10亿元规模的华夏沪深300ETF、691.41亿元规模的华夏上证50ETF、671.06亿元规模的嘉实沪深300ETF,累计规模突破4100亿元,持有份额占比均达到50%以上。

实际上,2023年以来,中央汇金“借道”股票型ETF,积极参与A股市场投资。2023年10月23日,中央汇金曾公开宣布当日买入ETF,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。

这是中央汇金较为罕见地公开喊话增持ETF。随着中央汇金等“国家队选手”宣布增持ETF之后,增量资金陆续入市。

基金年报也证实了中央汇金已经大手笔买入。华夏沪深300ETF年报显示,截至2023年底,中央汇金持有份额为28.93亿份。根据该基金中期报告,截至2023年6月底,中央汇金持有份额为17.91亿份。这意味着,中央汇金在2023年下半年增持该ETF超11亿份。此外,中央汇金还大举买入华夏上证50ETF。

国信证券统计,2023年下半年,中央汇金主要增持沪深300ETF,其中增持最多的是易方达沪深300ETF,达62.08亿份;增持华夏上证50ETF份额为56.15亿份;增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份额为38.23亿份。

除中央汇金外,2023年12月1日,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国新投资有限公司(下称“国新投资”)宣布,增持中证国新央企科技引领指数ETF、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ETF,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。

今年2月6日,中央汇金再次公告称,已于近日扩大ETF增持范围。

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:“中央汇金增持有带动作用,表明其充分认可A股市场配置价值,持续加大增持力度,有助于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。”

ETF被市场上很多人称为“救市神器”,杨德龙在接受《商学院》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ETF其实是一个可以交易的指数基金,是投资者做大盘波段的一个工具。例如,宽基ETF,在大盘涨的时候就会涨,大盘跌的时候也会跌,基本上跟着指数走。那么投资者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波段操作的工具。所以在救市的时候,国家队也是以买ETF为主,而不是去买个股。而个股可能会存在一些个股风险,同时对个股的股价影响比较大,那么,买ETF是买一篮子股票,可以全面拉升整个大盘,所以ETF被称为救市神器。那么如果是配置行业ETF,则是作为一个配置该行业主题的一种工具。”

对此,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负责人表示:“主要原因在于救市时,买入ETF可以相对迅速地为市场注入资金,没有明显时滞。”

ETF规模缘何逆市增长?

未来,随着A股市场日趋成熟,超额收益获取难度加大,机构投资者也会加大对指数基金和ETF类产品的配置力度。

2024年,中国ETF市场迎来成立20周年。在如今的大资管时代,ETF已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、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。

伴随着ETF市场的不断发展,不仅个人投资者,机构投资者、外资投资者的参与度也日益增加。尤其是随着“ETF通”的开通,更多外资借此涌进了中国市场,促进了国内ETF市场的国际化。《上海证券交易所ETF行业发展报告(2024)》显示,截至2023年末,沪市ETF持有账户数达669万户,市场参与度稳步提升;深交所发布的《ETF投资交易白皮书(2023年6月)》显示,截至2023年6月底,深市ETF持有人数量已达313.87万户(未穿透联接基金),较2018年底增长6.1倍。

谈及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,天弘基金相关负责人接受《商学院》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ETF及指数基金作为工具型产品,具备透明、费率低、分散投资等优势,为投资者参与权益市场提供了很好的选择,近年来发展迅猛。一方面2019—2021年的权益市场牛市令很多资金涌入ETF。此外,2022年以来随着A股震荡调整,一些主动股票基金表现并不突出,令部分资金转投被动指数基金,无论是场内ETF还是场外普通指数基金。未来,随着A股市场日趋成熟,超额收益获取难度加大,机构投资者也会加大对指数基金和ETF类产品的配置力度。”

2018年以来,ETF发展明显加速,在当年的震荡行情下,宽基ETF规模开始逐步增长。截至当年年底,市场上出现了多只规模百亿级别的ETF。2019年市场转暖,A股迎来了3年的结构性上涨行情,彼时各行业、主题轮番表现,促进了行业和主题ETF的大发展。近年来,部分行业、主题指数出现大幅调整,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加大了宽基ETF的配置,同时中央汇金公司也不断增持宽基类ETF,市场的焦点也再次回到宽基,部分宽基指数ETF的规模已达到千亿级别,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、易方达沪深300ETF、华夏上证50ETF等。

宽基之所以受到投资者青睐,在前述不愿具名的基金负责人看来,“宽基增速较快,主要原因在于细分板块缺乏系统性的投资机会,在A股整体估值较低情况下,买入宽基指数基金成为很多投资者的首选” 。

ETF的交易价格与其所跟踪的指数密切相关,由于ETF产品主要采用完全复制指数的组合,因此ETF涨跌与指数涨跌基本一致。

ETF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样化、更高效的投资工具,也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创新和整合,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,对基金行业和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马太效应或加剧

ETF马太效应非常明显,即ETF两极分化严重,这是很正常的。因为ETF对流动性要求很高。

在ETF高速发展的同时,各家基金公司的ETF规模分化也明显加剧,巨无霸产品出现的同时,ETF市场马太效应也进一步凸显。一方面,千亿级规模的巨无霸产品相继诞生,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、易方达沪深300ETF、华夏上证50ETF等“大块头”均出现规模快速增长;另一方面则是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均出现资产规模小于5000万元的迷你ETF产品。

作为护盘载体,既需要保证在手ETF具有流动性保证,但同时又要规避过高的持有人集中度,来防范单一产品的潜在流动性压力,如此结果也加剧了“300ETF”市场的两极分化。

虽然南方、广发、工银等中小规模沪深300ETF也在今年一季度出现增长,但市场份额的占比却出现进一步下滑,其中天弘、泰康原本个位数的市占率甚至出现了腰斩。

清盘是部分迷你基金不得不面对的考验。

4月25日,南方基金公告,截至4月24日,旗下南方中证全指电力公用事业ETF资产净值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5000万元,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。

这是一只成立于去年4月27日的基金,且从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也在12.6796%,在所有成立一年以内的次新ETF中业绩居前,但规模“迷你”已让该产品多次提示风险。

实际上,不只是南方中证全指电力公用事业ETF这样,不少绩优ETF都存在清盘风险,包括广发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ETF、华泰柏瑞中证有色金属矿业ETF(下称“有色矿业ETF”)等,近期也都因此发布公告提示风险。

近日,信创ETF和中证2000ETF频繁发布清盘预警。

数据显示,首只ETF清盘出现在2015年,从2015年到2024年一季度末,近10年以来清盘的ETF数量已突破82只。特别是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,清盘基金中更是频繁出现ETF身影,还有不少ETF成立不久即拉响清盘预警。

近期,不少迷你ETF产品相继发布清盘预警,如天弘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ETF、银华中证消费电子主题ETF、嘉实恒生中国企业ETF、易方达中证软件服务ETF等产品接连发布了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公告。

Wind统计显示,今年以来,共有40只ETF产品发布了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公告,大部分来自于头部公募,其中有基金公司涉及的产品数量超过10只。

从年内已发布清盘风险提示的ETF产品来看,布局物联网、金融服务、云计算、工程机械、建筑材料、绿色电力等行业主题型ETF产品比比皆是。

此外,在宽基ETF、主流行业ETF等存量市场已是红海的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“卷”冷门领域,由此催生了一批迷你基金。

以跟踪有色矿业的产品来看,目前国泰基金、华泰柏瑞基金、招商基金旗下均有产品布局。与成立时相比,国泰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ETF、华泰柏瑞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ETF、招商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ETF 3只产品规模均出现大幅缩水,其中2只去年成立的基金已沦为迷你产品。

上述ETF普遍面临着两大问题:一是扎堆成立但规模过小,二是指数行情不佳使得ETF未能体现出投资效应。有些产品规模勉强达到2亿元门槛,但在上市交易后一旦资金流出,很快就触及到了清盘线。这意味着,同一只指数(即便是容量并不算小的指数)ETF依然会面临着分化现象,这背后所考验的不仅是产品流动性、做市商等,还有基金公司的渠道资源等方面。

杨德龙表示:“ETF马太效应非常明显,即ETF两极分化严重,这是很正常的。因为ETF对流动性要求很高。投资者如果买的ETF流动性不好,规模比较小,想卖也卖不掉。所以大家就会买头部的规模大的ETF,这就使得大规模ETF的规模越来越大,而小的ETF无人问津。这样一些中小公司的ETF几乎到了清盘的地步,这是比较难破局的。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,对流动性是比较看重的。那么,中小基金公司只能提高ETF的交易量,从交易活跃度上下功夫,活跃度、交易量上来了,流动性就好了,那么自然会吸引一些资金关注。”

ETF内卷之下如何破局?

随着经济转型及高质量发展,市场可能会涌现出一些新的商业生态,涵盖智能汽车、大数据等,这会进一步催生更多的投资机会。

近两年来,在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表现不如意的背景下,基金公司争相布局ETF,内卷已成为ETF行业不可否认的状态。对于基金公司来说,ETF这条赛道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。比如宽基ETF、主流行业ETF等存量市场已是红海,破局者就需要往增量市场方面动脑筋。在保住首发优势的同时,加大在产品上的资源投入,包括ETF管理团队的搭建和完善、ETF的营销推广以及ETF专业销售团队的培养等,配合基金的精细化管理,精心打造ETF产品。

实际上,与海外ETF市场相比,国内ETF市场整体规模仍较小,存在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。随着中国基金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,叠加投资者未来的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增强,下一步ETF可以在哪些地方发力?哪些细分领域还存在市场机会?

对此,杨德龙认为:“下一步ETF发力的重点还是以宽基为主,例如最近新发布的中证A50ETF就比较受投资者欢迎,因为它是由沪深两市比较大的50只股票组成的,具有盈利稳定、估值低的特点。而行业主题的ETF则主要是要关注一些热点的ETF,比如说黄金ETF,黄金大涨的时候就比较受欢迎。所以行业主题的ETF还是根据市场的热点、市场走势来判断,因为投资者更喜欢短期涨幅比较大的这类主题ETF。”

展望未来,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负责人表示:“主要还是关注产业趋势变化和投资者需求,努力为投资者发掘提供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的产品。”

也就意味着,伴随着越来越多新型标的ETF的诞生,未来市场选择将得到极大丰富。随着经济转型及高质量发展,市场可能会涌现出一些新的商业生态,涵盖智能汽车、大数据等,这会进一步催生更多的投资机会。同时,随着行业从相对粗放的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ETF投顾或将诞生。


相关阅读